深圳左堂雕塑,專業雕塑設計與雕塑制作,行業先鋒。致力于金屬雕塑、不銹鋼雕塑、鑄銅雕塑、鍛銅雕塑、玻璃鋼雕塑、仿砂巖雕塑、石材雕塑、泡沫雕塑、城市雕塑、園林景觀雕塑、校園雕塑等。電話:0755-27215199,網址:www.zsencm.com
![]() |
朱子雕像揭幕,各界人士向朱文公敬獻桂枝 |
12月17日,“朱子雕像”在武夷山五夫朱子文化廣場揭幕。雕像的創作指導者中央美院院長范迪安,創作擔綱人中央美院雕塑系主任呂品昌再次來到武夷山。此前,他們已數度進出武夷山,深入五夫現場考察測量,武夷山市委、政府多次組織國內及福建省內藝術、文史、城建等領域專家領導,就朱子雕像相關問題展開研討。
范迪安教授在朱子雕像落成之際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作為優秀中華傳統文化的代表人物、集儒家思想之大成者的朱子,其雕像的落成是貫徹落實總書記提出堅定文化自信重要思想、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實際舉措。從雕像選址與周邊環境的有機結合,到雕像造型的提煉與概括,再到雕像呈現的紀念性、寫實性與象征性神貌,展現了集涵養、致知與力行三位一體的朱熹精神,極具深度與學養,可以說朱熹雕像是武夷山市委政府、專家、廣大群眾和藝術家們群策群力的成果。
范迪安進一步闡釋,朱子雕像的最大特色是“立于青山綠水之中,展現思想源頭活水”。雕像矗立于文公山下、翠竹青松之林前,面向開闊的鄉村綠野,在天光云影的映照之下,選址十分獨特,富有內涵。自然環境的襯托象征朱子學說與思想來源于中國大地、來源于山水之間,展現了中國古代“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與美學意境。
呂品昌教授以多年研究中國雕塑傳統的經驗,在這次創作中從漢唐時期的造像手法中汲取經驗,轉化為當代表達,使雕像富有濃郁的傳統人文氣息,又體現了時代的創新意識。雕像通體渾然大氣,儀態典雅親和,將工筆畫的線條和雕塑語言的體積感相結合,更別具創意地將象征朱子一生研理立著的書卷書匣與雕像融為一體,讓人在遠觀與近察中都能感受朱子學說的豐富博大,猶如立身于中國文化的“靈山道海”之中,用藝術的方式詮釋了朱熹精神。希望今后能進一步完善雕像周邊環境,把眾多的“半畝方塘”耕耘好,讓籍溪清流源遠流長,使前來瞻仰的人們獲得身心沉浸的體驗,感悟朱熹思想的天光云影。
呂品昌認為,對“朱子文化”主題的闡述應當從傳統文化的“根”上找出處,以民間的、民族的手法和元素進行創作。“源頭活水”作為廣場最重要的內涵,體現朱子思想“上接孔孟創造的儒家源流、下啟儒學近千年的發展”,能夠讓不同層次和領域的公眾很好地理解廣場的內涵。“朱子雕像應具有一定的神性,讓老百姓對先人肅然起敬,讓慕名而來的瞻仰者從任一角度都能感受到朱子的注視,能與之對話。我們吸取了佛像的經驗,使之同時保有親和感。”呂品昌教授如是說。
朱子文化園作為弘揚、交流、體驗朱子文化的紀念場所,既有文化意義,又有提升旅游配套的實際功能,讓長久以來的朱子祭奠典禮能有特定的場所,也為朱子文化的延伸發展提供更多可能。朱子雕像圍繞“源頭活水”的理念進行創作。
朱子雕像是朱子文化園的主體,背靠文公山,周邊地勢平坦開闊,雕像尺度以周邊自然環境為參照,立意“遠目可及,近觀能賞”。“遠目可及”指的是地標性和方向感,即能讓來訪者一下高速路就在廣袤的自然區域中看到雕像和五夫鎮所在地;“近觀能賞”即除了體現雕像造像本身的藝術性和審美感外,還要具有紀念性和儀式感。
塑像以世界朱氏聯合會提供的三幅朱子畫像為藍本,采用中國傳統造像手法,深入研究朱熹精神品質創作而成。靜穆的站立造像,強調內涵、靜態,表現大思想家、大儒家的氣勢和氣度,糅合了對傳統文化和當代審美的思考。
基于歷史淵源,朱熹14歲到五夫鎮至61歲赴漳州任知州,長達50年時間定居五夫鎮,朱子理學在武夷山萌芽、成熟、傳播。
尊重、保護傳統又滿足時代發展需要。綜合眾人智慧,選址需滿足未來旅游發展、慶典活動、村民休閑聚會等各項功能的需要,又與五夫鎮傳統聚落保持一定的緩沖空間。同時,造像采用以傳統造像為主的表現手法,雕像的藝術氣質與村落古樸的空間氣場一脈相承。
人工場地與自然農田的關系。在景觀設計中除必要的場地采用透水硬化處理外,其余仍可作農田使用。周圍的荷塘、田園將永久保持原生態,成為雕像的自然延伸。
呂品昌最后說,值得一提的是,廣場設計極具前瞻性,采用同心圓特征元素,內圓面積以典禮活動容納人數為參照來設定,外圓具備可增加、可縮減的彈性,隨著旅游的發展可向外擴充,在這一過程中,廣場的空間結構并未改變,設計策略兼顧了當下使用要求和未來發展需要。
(責編:李雅文(實習生)、連品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