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左堂雕塑,專業雕塑設計與雕塑制作,行業先鋒。致力于金屬雕塑、不銹鋼雕塑、鑄銅雕塑、鍛銅雕塑、玻璃鋼雕塑、仿砂巖雕塑、石材雕塑、泡沫雕塑、城市雕塑、園林景觀雕塑、校園雕塑等。電話:0755-27215199,網址:www.zsencm.com
五一小長假期間,去美術館,藝術館看展的確是個文藝的好主意,一場名為“藍頂Style” 藍頂藝術生活季雕塑馬拉松第1季的特別展目前就正在藍頂美術館舉行。展覽還特別推出了兩場知識性與趣味性相結合的講座:《雕塑是怎樣煉成的》和《人類中心主義與生態文明》。此次展覽由丁奮起擔任策展人,藍頂美術館主辦。展出了陳剛、何多苓、李想、劉航、劉強、劉洋、山羊、沈允慶、石富、石高青、許寶忠、張少輝、朱成等藝術家的雕塑佳作。此次展覽名為“雕塑馬拉松”著雙重含義。此次展覽布展圍繞著整個藝術生活區,參觀展覽更像是一個馬拉松式的體驗。同時此次展覽不是一個單獨的展覽,它是整個藝術生活季的一部分,藍頂藝術生活季更像是一場馬拉松,今天的展覽僅僅只是一個開始。
陳剛《云》
許寶忠《四方水喉》
石高青《沒花鹿》
藝術家帶給城市的不僅僅只是藝術作品,帶來的還有一種生活方式和審美方式。“在隨意漫不經心的環境下感受藝術體驗藝術,讓藝術真正融入生活。”藍頂美術館長金延說到,同時他還講述了辦展緣由:“我們想通過這樣一個大型的長期的活動,去呈現藝術的另外一面。呈現藝術家們生活方式和審美趣味,以及藝術作品和公共空間之間的一個相互關系。將藝術和藝術生活外化和社會化。藝術生活是一個很廣泛的一個概念,它包括公共雕塑和公共空間的關系。今天的展覽或許不會具有很強的學術性,他更多的是面向社會大眾,就是為了更好拉近民眾和藝術家之間的距離。是為了向民眾傳播藝術和生活一種理念。”
沈允慶《馬拉松》
張少輝《道》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布展也是別出新意。它突破了傳統不是在封閉空間多作品進行詮釋,而是將作品搬到室外。有些矗立在房屋拐角,正如焦興濤創作的《真實的贗品》;抑或像何多苓的作品《單人室外椅子》擺放在水泥空地上簡單卻又直接;甚至是隨意的'丟棄'在草坪沈允慶的《暢游》就體現了這一點。這些藝術品散落在生活區的各個角落,模糊了藝術與生活的界限。讓人忘了究竟這是雕塑作品還是日常生活中的尋常事物。
何多苓 《情人椅》
劉強《life》
石高青《斑點鹿》
雕塑作為舶來品進入中國已有百年之久,它看似高不可攀,但它卻和我們生活息息相關。四川美術家協會副主席鄧樂表示“藝術家以前是和社會是分離的,但藝術家是社會和人群不可分割的一個元素,那藝術家如何才能與社會與公眾更好的溝通交流,在今天顯得尤為重要。舉辦這樣一個大家都能參與其中的展覽,提高公眾的參與性,不失為一個拉近藝術家與受眾距離的好方法。”
藝術作為生活的一個元素,是必不可少的。而現代藝術更加寬泛更加具有公共性,現代公共藝術更加強調民眾的一個參與性互動性和共享性。每個人本身有創作的權利也有和藝術家們交流的權利,審美的權利,所以每一個人都應該把藝術本質的東西釋放出來。公共藝術不是一個空泛的沒有實質內容的一個概念,是對未來藝術的發展起到一個指導性作用的概念。開幕式結束后,藝術家許寶忠在其工作室開展了座談分享會。
劉航《景》
山羊《秋千》
朱成《免提》
此次展覽將持續至7月31日。
成都商報客戶端記者 謝禮恒 編輯 敬玲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