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左堂雕塑,專業雕塑設計與雕塑制作,行業先鋒。致力于金屬雕塑、不銹鋼雕塑、鑄銅雕塑、鍛銅雕塑、玻璃鋼雕塑、仿砂巖雕塑、石材雕塑、泡沫雕塑、城市雕塑、園林景觀雕塑、校園雕塑等。電話:0755-27215199,網址:www.zsencm.com
肯尼斯·阿米塔基 公園游戲 玻璃纖維 1995年
■朱鴿翔(杭州師范大學美術學院)
坐落在英國西蘇塞克斯郡郊外的古德伍德(Goodwood)公園聚集了英國當代本土藝術家的雕塑作品200余件,每年約有20件英國當代優秀雕塑作品入選。其中包括戰后英國雕塑復興代表人物肯尼斯·阿米塔基的作品。阿米塔基是一位極受紐約、歐洲博物館和收藏家青睞的藝術家,其影響力甚至超過了在英國本土。
肯尼斯·阿米塔基(Kenneth Armitage,1916-2002)1916年出生于英格蘭西約克郡利茲。1934年至1937年阿米塔基在利茲藝術學院(Leeds College of Art)學習并于1937年獲得獎學金赴倫敦斯萊德藝術學院(the Slade School of Fine Art)深造。1939年至1946年,阿米塔基在二戰期間的軍隊服役生涯對他以后的藝術內涵與風格產生了影響。1946年至1956年,阿米塔基擔任威爾特郡巴斯罕美術學院(Bath Academy of Art)雕塑系系主任。該校陣容相當強大,擁有一批當今英國最具創造力的教師和學生,具象、抽象皆精的英國藝術家威·斯科特克任繪畫系系主任。自1952年在倫敦金杯菲爾斯畫廊的個人展之后,阿米塔基先后參加了威尼斯雙年展、圣保羅藝術展以及在倫敦、安特衛普、桑斯比克、瓦雷澤和悉尼等地的公共環境雕塑展。1956年獲得為慶祝德國克雷費爾德二戰紀念館竣工的首個國際雕塑大獎。1995年他當選為英國皇家院士,其作品遍布在世界各地博物館、美術館以及城市的公共空間。阿米塔基還是美國、德國、委內瑞拉的訪問教授。
在1938年的威尼斯雙年展上,一批年輕的英國雕塑家脫穎而出——他們中間除了獲得最佳國際雕塑獎的肯尼斯·阿米塔基,還有勒尼·切德維克(Lynn Chadwick)、里格·布特勒(Reg Butler)、愛德華多·鮑羅齊(Eduardo Paolozzi)和波納爾·麥多斯(Bernard Meadows)等,總體風格具有反紀念碑傾向的表現主義的特點。在20世紀50年代英國雕塑中,阿米塔基和切德維克的旁觀者、食肉鳥以及帶翅膀的人構成了人們對戰后社會的焦慮和期望,這一時期的雕塑與同時代的整體文化現象有密切的關系。人們可以從阿米塔基的早期作品感覺到,那看似僵楞的形體,他卻能巧妙地用衣飾將人物聯系在一起,形成了簡約的整體。如《風中的人》和《散步的一家子》,采用了當時比較流行的板狀或屏風狀樣式。阿米塔基喜愛古埃及藝術和希臘基克拉迪群島(Cyclades Islands)史前青銅藝術,其人物和動物看上去總是在進行著無目標的頑強抗爭,因而顯得古舊而怪誕,這也許是藝術家試圖從遠古的雕塑留痕中“拓印”出人們對二戰痛思之后的一種掙脫與失重感。
阿米塔基的早期作品大多取材于石頭。二戰后,他開始用青銅鑄造。盡管英國戰后緊縮的經濟以及受到被迫歸還殖民地的壓力,一時難以從重創中回復過來,青銅藝術鑄造數量因而嚴重下降。而阿米塔基在科舍姆(corsham)的青銅鑄造工作坊因為擁有利茲大學擁有格雷戈里雕塑基金會的支持,在他的管理與指導下,學生和同事們仍然可以進行正常的雕塑創作。
20世紀60年代阿米塔基開始利用蠟、樹脂和鋁等材料建構作品;隨后,他又將繪畫、攝影、印刷品等平面藝術在三維空間上進行實驗。作為雕塑家,阿米塔基通過對形狀的創造誘使構成作品本身的材料煥發出能量,最令他沉醉的是對物體幾何形式和有機形式的探究,并成為他持續表現的主題。聯想到亨利·莫爾渾然一體的雕塑空間和安東尼·卡羅(Antony Caro)那近似于繪畫平攤特色,阿米塔基的雕塑形態游移于兩者之間。這也許與他在軍隊的研究工作有關——根據飛機的外形輪廓判斷其機型。因而,逐漸形成他對物體獨特的理解與表現。阿米塔基創作生涯的中后期變得越來越圓實和具有體積感,并出現了新的維度:色彩。他長期對不同季節、光線下的橡樹的特點進行研究,并將其強壯、堅實的形態與人的身姿與品格融合互構——將人體的軀干比喻為一棵樹干,把四肢及胸部當作樹節和樹枝。《理其蒙橡樹》系列取材于倫敦西部理其蒙公園那些古老的橡樹,阿米塔基在樹上涂上了仿真顏色,顯示漂亮玩具般的誘惑感。被敷以彩漆的雕塑與以往傳統雕塑家保持材料固有色的做法完全不同。2000年阿米塔基創作了他生前最大也是最后一組著色銅雕:《行走的腿》、《雙臂》和《伸手摘星》,作品以超常規尺度與趣味性的空間定格了當代都市人的生活瞬間,采用艷麗的廣告色彩體現了作者對變化著的城市生活以及幽默愛意的女性形象獨到、深刻的理解,也表明了他對物體表面的迷戀以及對掩藏在外表背后身份的揭示,運動和能量在阿米塔基的雕塑是一個持久的存在內力。阿米塔基總是在潛意識里重現能量的存在,而這能量不僅僅是物理的,還是心理的。就像他自己所說的那樣:我的雕塑基于對社會現象的感悟,而不是對人物外表的直接觀察和描摹,雕塑是關于人性的思考。而如此這般思考阿米塔基以直接、簡約的方式訴諸于幾何形態之中,也成為他有別于前輩和其他同輩雕塑家的地方。1964年阿米塔基及其作品被美國電影制片人沃倫·佛瑪(Warren Forma)拍成記錄片《英國當代雕塑五杰》。至今,阿米塔基的作品展遍及全球,他是繼亨利·摩爾、芭芭拉·赫普沃斯(Barbara Hepworth)之后20世紀公認的偉大雕塑家之一。
阿米塔基這一代戰后早期雕塑家承載著城市發展的步履,使充滿時代精神的城市文明以物化的形式充分釋放與彰顯,以人為本的純粹、直率、簡約呈現,是被現代城市文明包圍的人們對于漸行漸遠的自然與農業文明的遙望與暢想,是當代人尋求真實與慰藉的心靈著陸,也是人類在文明發展的匆匆步履中的駐足與思考。
掃描或長按二維碼加關注,也可搜索微信公眾號“左堂雕塑藝術”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