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左堂雕塑,專業雕塑設計與雕塑制作,行業先鋒。致力于金屬雕塑、不銹鋼雕塑、鑄銅雕塑、鍛銅雕塑、玻璃鋼雕塑、仿砂巖雕塑、石材雕塑、泡沫雕塑、城市雕塑、園林景觀雕塑、校園雕塑等。電話:0755-27215199,網址:www.zsencm.com
中新網蘭州3月25日電(楊娜 高瑩)甘肅平涼的根雕藝人蒲有有一雙“慧眼”,在常人眼里奇形怪狀,只能作為燃料的丑陋樹根,在他看來卻都是寶貝,他能從這些樹根上看到各種諸如神龍、仙鶴等等的藝術形象,在一雙巧手的雕刻下,一個個樹根變成了具有觀賞和收藏價值的根雕藝術品。
追求樹根天然的藝術價值,是他三十多年來從事根雕藝術堅持的原則。“根雕藝術是七分天然,三分雕刻,是一種需要用心去感受的藝術美感。”
“以前在電視上看到過根雕藝術,覺得好看,就想自己琢磨著也試著刻一刻。”從二十幾歲拿起刻刀,他再沒舍得放下,這一拿就是三十多年。直至現在,每天雕刻三四個小時,已經成為蒲有三十余載養成的一種習慣。
24日,中新網記者在蒲有家的客廳里見到了形態各異、制作精美的根藝品,大小不等的根藝品將小小的客廳擺得滿滿當當。他指著自己早年創作的名為《十二生肖》的作品告訴記者,這塊樹根本身就是一件藝術品,自己只是在此基礎上做了進一步加工而已。
而追求天然的原則,也讓蒲有在創作根雕作品時,從選材開始就“頗費周折”。他不會在腦子里設定出固定的藝術形象,往往是看到了一塊樹根之后,開始仔細研究它的形象,木工的經歷對他的靈感產生重要的作用,仔細觀察揣摩之后,靈感“迸發”,他則需要將多余的部分剪裁掉,留下有用的部分開始雕刻。
“剪裁是非常重要的步驟,它決定著根藝品最終成品的質量。”剪裁完畢之后,他就開始創作。坐在一塊枯樹根面前,蒲有往往一坐就是三四個小時,遇到大一些的樹根,則需要他全程站著或蹲著創作。手腳麻木和被刻刀刺傷,對他來說都是稀松平常的事情。
雕刻完成,則需要對毛坯作品進行打蠟、上漆,保持樹根表面光滑明亮,使其更具有觀賞性。完成一件根雕作品,短則十余天,長則一個多月。“看著晾干的根雕,心里特別滿足。”蒲有說。
為了尋找一塊兒完美的樹根做原材料,蒲有自己上山在懸崖峭壁之間挖過樹根,花錢從村民手里買過樹根。“挑剔”的眼光和精益求精的態度讓他逐漸開創了自己的根雕風格,作品也越做越精美,開始有人慕名而來購買他的根雕作品。
在蒲有家的客廳里,記者發現一個制作精美的用作茶座的根藝品,蒲有說,當時有收藏愛好者愿意出三萬多元錢向他購買這件作品,最終他沒有出售。“我做這個主要是喜歡,太喜歡的東西,不愿意賣掉。”
這是他的堅持,他愿意為了追求完美的藝術作品花錢購買原材料,可當他傾注全部心力完成一件作品時,卻不愿意為了金錢而變賣自己的愛好。“我也做一些根雕作品銷售,但是真正喜歡的作品,不會賣。”
對54歲的蒲有來說,他眼下最大的心愿,是舉辦自己的根雕作品展。“我想辦自己的展覽,想在平涼辦,去蘭州辦,我想讓我的作品被更多的人看到,能被他們喜歡和欣賞,就是最開心的事情。”
掃描或長按二維碼加關注,也可搜索微信公眾號“左堂雕塑藝術”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