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是中國雕塑藝術事業長足發展的一年,恰好也迎來了中國美協雕塑藝術委員會第三屆雕塑雙年展,作為2015年年末中國雕塑界的最大的一次專業展,本次雙年展以其豐富而獨特的多樣性展示出了極具當代特色的風格特征。
風云際會,2015年的雕塑雙年展來到了山西省太原市,無論是場地、環境、人文背景還是時代特征,都與上兩屆多有不同,所以我們將之命名為“新態”。因為求新、創新是藝術生命富有活力的象征與保證。所以,不斷創新、勇于創新是每一位藝術家們的心愿,也是廣大雕塑工作者的創作動力之一。
新,是創造,是發展;態,是樣式,是面貌。新,是時間的延續,也是空間的轉換,它代表著新機遇與新期待。緣于此,我們認為,無論是在哪里展出,突顯時代特征、保持創新的姿態是首先要倡導的要義。而在著名歷史文化名城太原的新場館中展出的本屆中國雕塑藝術的雙年展,也將是一次具有與歷史對話意義與價值的活動。
本屆展覽延續了總策展人與分策展人共同組織、遴選作品的工作機制,為更好地立足學術,使本屆展覽具有不同理念與審美訴求的多元化色彩,組委會給予了分策展人充分的選擇權與決定權,并且盡可能地兼顧了不同學術背景的作者群。
根據上述宗旨與太原市美術館的空間特點,本展組委會與總策展人有針對性地規劃出了不同的單元板塊。它們依次是:新境域、新做物、新界面、新視場、新陶式、新晉風等六個單元。六個單元各有側重與特色,并且形成了事實上以藝術理念為主軸的樣式集合體,較為真實與全面地涵蓋了當前中國雕塑界的生態樣本。
新界面板塊全面體現當下中青年雕塑家對傳統、現實、觀念、空間、材料等方面的獨到認識,以及他們對藝術的探索精神和多元的創作方式,能夠切實反映出中青年雕塑家在創作中的蛻變創新;新晉風板塊的作品來自生活或曾經生活在山西這片土地的藝術家,他們用“凝結鄉愁記憶與未來夢想水乳交融的文化新符號”扎根傳統,觀照當代,反映現實,并開花結果,譜寫新的晉風晉韻;當不同的藝術門類在侵入雕塑領域之時,其實雕塑家們也在用自己的作品證明著雕塑的活性、開放性與新的可能性,新境域板塊正是對這一現象的回應;新視場板塊呈現中國雕塑最近兩年的最新觀念與成果,美學的前衛性與實驗性應是題中之義;新陶式板塊深入開掘陶瓷材質的適應彈性與藝術表現的可能性,不斷介入當代文化藝術實踐,并在和公共雕塑、現代裝置藝術等現代藝術形式的結合中展現出自己的新面貌;新做物板塊展出的作品,均以中國著名雕塑家為征集對象,這批雕塑家都經歷過最為嚴格的科班訓練,又在藝術的創作道路上經歷過各種美術思潮的沖擊,以新的突破、新的嘗試、新的面貌,展示出自己在“做”與“物”之間有著明確的藝術生態指向和新的視覺場態。
雕塑雙年展是展示中國雕塑家雕塑藝術創作新面貌、新探索、新動態的優質平臺,她能承擔起通過多種渠道向某些特定的國際雕塑機構、雕塑家廣泛征集作品的重任,同時也具有能及時地發現新作、新人、新面貌的號召力。
掃描或長按二維碼加關注,也可搜索微信公眾號“左堂雕塑藝術”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