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10月23日訊 將于11月8日開幕的首屆中國(安溪)家居工業品博覽會,重要活動之一——2015“有限·無限”當代國際雕塑藝術展,有來自德國的彼特,中國的奚建軍、白建立等15名著名藝術家,以茶文化及海絲起點為元素,以安溪家居工藝特色材料竹、藤、木、鐵、玻璃、不銹鋼等為主材進行創作。他們的作品,將永久存放安溪,入駐主題藝術公園。
目前,15名藝術家正在不同地點進行設計、創作,預計一個月完成。在他們手里,堅硬的藤鐵將如何化成繞指柔?讓我們拭目以待。

“鐵觀音”作品:游乎天地
“起點”,家居工業再出發
——安溪縣政協副主席 林毅敏
作為對接亞藝節的重頭戲,2015“有限·無限”當代國際雕塑藝術展,以“起點”為主題,寓意古代“海上絲綢之路”從這里開始,并由此延伸到全世界。
當前,安溪家居工藝行業正在轉型升級,從原本的單純外貿向內外兼銷轉變,必然對創意提出更高的要求。我們希望借此充分展示安溪的茶葉文化、風俗民情和文化魅力,反映安溪在新海絲建設中的突出貢獻。
這次邀請到國內外15名藝術家,以竹、藤、木、茶、鐵、玻璃、不銹鋼等為主要材料進行創作,非常期待他們的創意。從目前看,很多作品都超出了預期。當地的工藝企業也樂于參與其中,這將為今后向“智造”轉型提供經驗。
茶鄉元素,海絲基因。這是首屆,也是開始,起點很高。接下來,我們將邀請更多的工藝美術行業協會,到安溪的流動大師工作室創作,開辟更多的高校藝術系學生實訓基地,讓更年輕、更創意、更新潮的設計,助推安溪藤鐵產業的發展。
自由派藝術家,回歸創作本身
——留俄藝術家、本次活動策展人 白建立
這是一個創作純粹度極高的公共藝術活動,所有參與的藝術家完全放棄商業利益的考量,回歸創作本身,并在舉辦地留下“唯一”的作品。這與當今藝術圈現狀形成鮮明對比,尤其與一些人一朝成名便瘋狂復制銷售“代表作品”形成強烈交鋒,成為藝術新希望。
活動的基本形式是固定的:每個藝術家在有限的材料(費用)條件下,根據創作主題現場完成具有一定空間當量(甚至數量)的雕塑或裝置作品,包括創作思考、材料組織、作品制作等。動機很重要也很明顯:讓公益性推動中國公共藝術“藝術化”,讓藝術家回到創作本身。
這次邀請到的,都是自由派藝術家,走的是突破傳統的路線,而且年齡跨度也很大,如年紀最大的德國藝術家彼特,已經70歲了,最小的是青年藝術家哈桑劉,才31歲,他們的思路和風格都非常迥異和跳脫。
鐵與茶文化結合,成就“鐵觀音”
——臺灣著名雕塑家 廖迎晰

廖迎晰
來過泉州幾次,但第一次到安溪。做雕塑的,免不了跟各種材料打交道,安溪的藤鐵工藝,讓我非常驚喜,尤其是首次嘗試以鐵為材料,結合茶文化,虛幻出“鐵觀音”形象,激發出了很多靈感,相信可以擊中人們柔軟的內心。藝術如何融入當地,值得深思。
我給自己的作品取名為“游乎天地”。設計上,以一件帝王的披風作為發想,表達海上絲路的源起和主題,以極簡技法將主題抽象化;從立體角度看,白色外層曲面,似荷花又似貝殼,貝殼代表古代錢幣,蓮荷代表觀音,波浪狀流暢造型,有祥云飛鶴之勢,表達對安溪永遠的祈福。
這尊作品,高6米,長8米,作為城市公共區域的“擺件”,應該很有震撼力。(海都記者 徐錫思 黃謹 文/圖)

掃描或長按二維碼加關注,也可搜索微信公眾號“左堂雕塑藝術”加關注。